2023年 1月 2日 作者 gong2022 0

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爱心支教“云课堂”战“疫”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研究生“行知”公益社在研究生中倡导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停课不停学”网络爱心支教活动。

网络爱心支教活动开展两个多月,共有我校1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4名研究生主动报名,加入大手拉小手“爱心云课堂”公益服务,对接陕西省山阳县刘家村幼儿园和希望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个班级180余名学生,协助当地老师通过“一对多”方式,搭建“假期网络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递科学防控知识,并重点就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进行课堂教学和课业辅导。同时,主动对接有实际困难的孩子和家庭,通过微信、QQ、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开展“一对一”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爱心支教活动赢得了山区儿童和教育部门高度认可。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们非常喜欢老师的上课风格和氛围。虽然不能返校,但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刘家村希望小学副校长邓学锋说:“山阳县刘家村希望小学地处山区,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相对贫困,平时都靠爷爷奶奶看护,有的家庭两个孩子,只有一部‘智能’手机,孩子们对新媒体网络学习还是个‘新鲜事物’;同时,学校教师队伍中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对‘云’课堂软件掌握也不太熟悉,再加上个别老师休产假,推进‘云’课堂学习困难比较大,陕师大研究生志愿者的加入,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

这一活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3月11日,人民网“人民视频”栏目以“研究生云支教给小学生上课:再忙也要坚持”为题进行了报道;3月18日,《中国青年报》第二版以“95后研究生搭起山区支教‘云课堂’”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央广网、中青在线、搜狐网、凤凰网、新浪网、西部网、当代先锋网、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和《融媒大直播》特别节目“战疫情·西安在行动”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反响。

研究生爱心支教“云课堂”战“疫”项目实施情况

一、成员简介

研究生爱心“云课堂”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及校研究生会积极动员,研究生自主报名、资格审查、岗前培训等,形成了王君、朱权、孟颖、杨蕴雪、王苗苗、袁鑫、鲁柳、张紫薇、杨郭强、曹洲、韩子英11名研究生志愿者组成的爱心支教队伍。

王君,女,中共预备党员,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担任支教队队长。曾获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学生年度人物”“2019校园文化先进个人”“研究生标兵”“五四青年”等荣誉称号。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导师省部级科研1项、参与《中国豫剧文学史》撰写,2019年暑期入选陕西师范大学“考研领航计划”首批国际化骨干人才培养澳大利亚研修班学员,访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高校。在校期间曾任陕西师范大学电视台新闻主播、校礼仪团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曾获央广网主持人大赛陕西赛区一等奖、第十七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三等奖、陕西省“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专业奖项,多次担任省、市、校级大型活动主持人。

朱权,男,中共预备党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进步,成绩优异,曾获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积学一等奖学金,优秀生源奖学金。曾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在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担任行政助理,参与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相关工作。该院积极参加各项学生活动,在学校及学院内获文体类奖项十余项。2019年暑期入选陕西师范大学“考研领航计划”首批国际化骨干人才培养澳大利亚研修班学员,访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高校。目前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

孟颖,女,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担任四年级英语教师。思想端正、成绩优异,曾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积学奖学金一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导师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横向项目2项,2019年暑期入选第一届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学子就业游学体验营”厦门站硕博队,参与撰写就业类学术论文1篇。现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校研究生会副主席、外国语学院研会副主席,第四期研究生骨干班学员。在校期间曾获得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辅导员”、“优秀干事”称号,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杨蕴雪,女,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8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担任三年级数学老师。在校期间担任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校研会博士工作部部长,曾获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生源奖学金、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积学二等奖学金。曾于2019年暑假参加校团委组织的“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越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访问河内大学,孔子学院等高校,并获得优秀学员证书。

王苗苗,女,中共预备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异,共参与导师项目两项。曾获2018年度陕西师范大学积学二等奖,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议论坛二等奖。此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曾获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优秀志愿者、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长成才优秀典型——公益服务之星的称号。

袁鑫,女,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9级人文地理硕士研究生,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支教小队成员。性格活泼开朗,热心奉献,为人诚恳热情,善于与人相处,人际关系和谐。任职支部书记期间工作认真负责,致力支部健康向上发展,积极落实党中央政策文件指导思想。学习勤奋刻苦,热爱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组科研项目,获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积学二等奖学金。

鲁柳,女,共青团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9级教育史硕士研究生,思想上积极向上,实事求是,行动上乐于助人,实干为先,学习上认真求知,从不放松。曾获得2019年积学奖学金一等奖,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会雁塔区学术部干事,教育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副部长,多次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承担志愿者任务。

张紫薇,女,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9级中国史专业研究生,担任本班副班长,学院办公室助管。思想进步,热爱祖国,忠诚于党,勤奋好学,曾获西北研究院2019年积学二等奖,获2019-2020学年陕西师范大学“公益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杨郭强,男,共青团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9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成绩优秀。担任西北研究院院研会学习部部员,曾获西北研究院2019年积学一等奖,在2019年西北研究院第十三届“河山论坛”中获得二等奖,并获评陕西师范大学2019—2020学年“优秀研究生”。

曹洲,男,共青团员,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思想积极向上,性格内向沉稳,做事认真踏实,爱好广泛,宽容待人。具备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能力,获得免修研究生英语资格,熟练使用多款编程语言。

韩子英,女,共青团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思想先进,成绩优异,踊跃参加各项学校学院活动,曾获“陕西师范大学公益服务先进个人”“陕西师范大学学术科技文化节优秀工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优秀个人”等荣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2019年10月参加陕西省语言学会年会。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组织参与“学术科技文化节””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戏韵话剧节”等一系列活动。2019年入选北京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看中国o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担任制片人与奥克兰大学研究生Amanda制作影片《竹峪青年》,获公开展映。社会实践方面,曾在国际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新浪有限公司分别担任志愿者和实习生。

二、项目内容

1.知识传授

在此次研究生网络义务支教活动中,研究生充分发挥创新作用,根据网络教学的特殊平台、当地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支教工作。

细致分工。根据当地学校的各个年级教师短缺的具体情况,安排一年级语文教师1名、一年级数学教师1名、三年级语文教师2名、三年级数学教师1名、三年级英语教师1名、四年级语文教师1名、四年级数学教师1名、四年级英语教师1名、六年级语文教师1名、六年级英语教师1名。每位志愿者具体对接每个班级班主任,通过电话联系了解每位学生之前的学习进度、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等,为更好的进行网络支教做好摸底工作。

制定规则。根据山阳县刘家村希望小学的教学安排,依据学期课表,工作日为学生进行常态化的上课、早读、作业批改、线上答疑解惑等,每日工作时长约5个小时。非工作日志愿者自主进行备课、教学反思、课程规划、方法创新,同时主动对接本周内学习计划未达标学生,不定时抽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每日进行线上教学任务填报,每周进行线上教学汇报,每位志愿者定期分享教学心得。

教学创新。根据学科分类,每个学科分别形成自己的教学创新点。语文学科,基于“状元大课堂”、“优学派同步课堂”等网络平台提供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名师精讲课堂课程,志愿者们发现孩子们面对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理解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课程补充与建设。课前精选课程重点、难点,将其重新梳理通过较为简单的表述,回顾学生学习的知识遗漏点、易错点,通过ihsot、美拍、微博等视频app录制教学视频,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学科,在网络课程的基础学习之余,志愿者主动为学生进行教学规划、研发习题,提升算术能力、逻辑思维、生活应用等各方面能力。英语学科,根据课本体系安排,进行“口语、书写”两手抓。每日晨读、听写、范读,自制教学ppt,每周进行英文美文分享等。 在教学形式方面,通过微信、QQ、腾讯会议等多种平台开展教学任务,并帮助当地老师学会应用新媒体教学方法,帮助当地家长学生学习使用手机学习类应用软件。

2.素养提升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因居家隔离的特殊情况,网络教学除了需要补给孩子们的知识能力,更要对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引起重视。志愿者支教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素质能力的提升以课内课外的双重形式结合起来。课内方面,通过成语积累、诗词背诵、制作手抄报、作文、日记、演讲、口语表达等方式,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自信心。

课外方面,为了丰富线上课堂,志愿者们联合该校发起了“赏国学经典,传文化基因——刘家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网络比赛”,引导学生亲近中国文化、热爱中华文明、创新传统思想、振奋民族精神,帮助学生领悟国学精髓,传承文化基因,提升诵读能力,展示学生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营造书香校园。

部分获奖学生及作品风采展

3.人文关怀

在志愿支教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努力做好教师角色,更努力践行教育报国的初心。由于山阳县刘家村希望小学地处山区,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困,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都不容乐观,志愿者们主动传递爱心为孩子们做好思想辅导、心理开导,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成长当中的困难。

(1)用爱心培育希望的种子

刘明鑫,是一年级班上一个学习刻苦、作业认真的榜样。王君说,每次批改作业看到刘明鑫的作业总是赏心悦目,还会注上“小小书法家!”等等这样的批语。可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她揪心又担心。——在第一单元语文测试过后,刘明鑫的试卷发挥大不容平时作业的表现,在她心中有些疑虑:是不是线上考试会给孩子带来不便?是不是孩子今天发挥失常?是不是孩子今天心情不好?还是孩子今天身体状态不好?深思熟虑她决定联系刘明鑫的家长一探究竟,这才从刘明鑫爸爸那里知道了孩子的情况。孩子今年已经八岁了(本在这个年纪应当上三年级),但是因为6岁时一场意外,现在只能重新开始。当时孩子外出玩耍,被一铁艺围栏压倒在地,医生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头部、锁骨多发肋骨骨折、肺炎、癫痫持续状态,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一切从零开始,每天做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等等,从植物人到现在的痛苦经历,让人心疼又敬畏明鑫生命力的顽强!得知详细情况,她对这位特殊的孩子采取了特殊的措施。首先,给孩子的父母加油打气。经常与其父母主动联系,病魔并不可怕,这是一次“大考”,要他们相信孩子一定会大器晚成!熬过风雨就是彩虹!接着,为孩子增加心理和知识辅导。帮助孩子淡化创伤带来的影响,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克服现在遇到的一切困难!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次不行就多来几次,帮助孩子把不懂得知识彻底扫除。无论何时何地,看到孩子作业的反馈及时作出评语和鼓励。同时,让明鑫做小老师。把自己学习的方法教给小朋友们,和父亲一起拍视频分享到微信群,很多家长都对他赞口不绝!这些都为刘明鑫筑起了自信的堡垒!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与疏导,她习惯了每天多看一眼刘明鑫的动态,主动找到他学习的问题,不定时问候他的身体状况,把明鑫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她跟自己的母亲也交流过,“如果有机会我想去看看这个弟弟,为他带去一些课外读物,给他讲讲外面的世界,让他努力学习将来也报考我们陕师大!这么优秀又坚强的弟弟,我是多么荣幸能够给他当一次老师呢!”母亲也给予她很多心理疏导方法的帮助,她懂得了对孩子的教导一定要多耐心多鼓励,多让他们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自然而然的他们会更加阳光,做事更有动力。“这是一段奇妙的缘分,我很珍惜,我真的希望能尽己所能为刘明鑫点燃一把希望的火苗!

(2)“准时上课最重要”

在支教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视频的质量,朱权都会在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开始备课、录制视频。本以为这次活动会在每天的备课、录制、答疑、布置检查作业中略带压力而平稳的过去,一次突如其来的停电断网带来了一个小插曲。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备课,随着课堂内容一步步充实心中也十分愉悦。然而天公不作美,家里的网络设备出现了故障。这可急坏了他。反反复复试了几次也并没有成效。他想着,必须抓紧时间备好课并录制教学视频。然而疫情期间,各个网络会所也都暂停营业了。这时他决定拿起小区出入证,在跟父亲沟通过后骑着自行车到了十余公里外的一所中学。这是父亲的单位,刚好这里的值班室有电脑和网络设备。抓紧时间借用这里的设备完成了备课。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在状况发生的时候,心里只想着是排除万难,一定给孩子们准时上课。他说相信每一位“同事”,每一个身处这样岗位的人,也都会这么做。

(3)事虽艰,而我等益坚

鲁柳是一位湖北人,身处疫情重灾区,她坦言社区为了保护大家,不接受她们参与当地的防疫行动。正在苦于有心出力而不得时志愿加入了这次支教队伍。她说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出山村里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没有城里孩子六七岁就玩儿的得心应手的智能手机,也大多未拥有我们甚至已经淘汰的台式电脑。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本以为过年可以回家团圆,却被一场疫情困在乐远离家乡的城市。可以帮助他们参加网络课堂的,只有已经年迈且不懂手机如何上课的爷爷奶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志愿者的工作就是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如何利用手机微信群来学习。一开始,孩子们都不会修改群里的备注,点名轻点认识的时候,我就要手写一张签到表,孩子们在群里用语音说出他们的名字来签到,交作业的时候,有很多家长都不会直接在微信群里发照片,总是拍成视频,我只能点开视频,反复播放好几遍,在尽量清晰的地方按暂停,在仔细的辨认孩子们写的字是否正确。大山里的孩子们,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村里的爷爷奶奶,普通话普及程度很低,有些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读不标准,每次我都会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让孩子们朗读然后发语音到群里,在一个一个听,一个一个纠正他们的发音,让他们慢慢的学会标准的发音。是这次经历,让每一个参与者更懂得珍惜!

(4)“开小灶”补课

由于刘家村经济条件有限,一些线上学习软件不能得到普及,所以志愿者们齐力利用微信群、QQ群等进行教学。这个时候孟颖发现了问题,有的家庭两个孩子共用一部手机,这就导致其中一个孩子不能按时上课。起初她并没有发现问题,直到有一天,发现有一个学生已经连续好几次没签到,多次点名提问她也没有任何回复。她很生气,于是我找到了她的班主任,询问了情况,随后又主动加了其家长的微信问明原因,家长说家里只有一部手机,两个孩子有时上课冲突,顾得了一个,就耽误了另一个。本来网课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比较陌生的,适应网课生活就更加艰难了,如果孩子不能与其他同学齐头并进,她会难过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农村出身的孟颖深有体会,渴望学习却被种种客观原因阻碍是非常无助的。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得知孩子很喜欢学习英语,平时学习刻苦,于是她跟家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利用最近几天的课后时间我给孩子辅导之前落下的英语,倘若两个孩子上课时间不冲突,监督孩子按时签到与上课;要是时间不允许,提前说明原因,她可以课后再给孩子辅导当天英语课的知识点。家长很赞成她。随着日复一日的用心付出,孩子在课堂表现积极,每次做题都很认真,正确率也很高。她也看到了希望,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却温暖的特殊时期真的很开心。

支教的背后有太多故事与感动,从志愿服务的活动中每位志愿者也得到了成长与滋养。正是这样,扎根西部、无私奉献,传承西部红烛精神尽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

研究生爱心支教“云课堂”战“疫”项目成员

实践心得体会

哪里有读书声,哪里就有希望

我担任的是一年级语文教学辅导任务,同时作为“爱心云课堂”的队长,也要做好组织工作。针对一年级孩子年龄偏小、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等情况,如何让孩子们保证学习质量?如何提升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朗读、表达和记忆成为支教过程中我要攻克的问题。为此,我通过调研摸底、语音示范、视频互动、解疑答惑等方式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爱心课程。每天保证给孩子们拍摄一组教学视频,在课堂课后精心辅导,一遍不会反复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同时,为了校正孩子们的普通话,我借助播音主持专业学科背景发起“赏国学经典,传文化基因”国学经典网络诵读大赛,引导孩子们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感知中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坚定信心,提升能力。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记忆。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积蓄力量!我习惯了每天超过6个小时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答疑解惑,我看到了孩子们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字迹工整,读书声一天比一天响亮!我希望尽己所能点燃他们梦想的火光!我在屏幕的这端,我的心紧紧牵挂那端的你们!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王 君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语文教学辅导任务。每天看着一线防疫人员的无私奉献,我心急如焚。得知这次活动之后,我第一时间加入了“爱心云课堂”。当然,支教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线上教学学校网络技术的支持,一次插曲让我记忆犹新。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备课。课堂内容一步步充实,我心中也十分愉悦。然而天公不作美,家里的网络设备出现了故障。反反复复试了几次也并没有成效。我内心唯一的想法就是必须抓紧时间备好课并录制教学视频!然而疫情期间,各个网络会所也都暂停营业了。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拿起小区出入证,在跟父亲沟通过后,我骑着自行车到了十余公里外的一所中学。这是父亲的单位,刚好这里的值班室有电脑和网络设备。抓紧一切时间,我借用这里的设备完成了备课。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在状况发生的时候,心里只想着是排除万难,一定给孩子们准时上课。我相信我每一位“同事”,每一个身处这样岗位的人,也都会这么做。

——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朱 权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英语教学辅导任务。支教过程中,我积极主动在群里与家长互动,并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在“爱心云课堂”偶有不能及时回答问题的情况,经过了解情况后发现,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家里只有一部智能手机,两个孩子只能保障一个孩子按时上课。这就导致另一个孩子不能与同班同学保持“齐头并进”而难过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农村出身的我回想自己成长路上受到的资助和关爱,决定为孩子开“小灶”利用课后时间为她补课,孩子很快树立起了自信心。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支教这段时间我成长很多,帮助孩子们勤学奋斗,增长才干。我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更加珍惜平安祥和的生活,更加敬畏大自然。春已到,夏可期。

——外国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孟 颖

感谢遇见,感谢成长

我担任的是三年级数学教学辅导任务。之前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老师,而因为这次疫情,改变了我的想法。我想说三个感谢。第一,感谢李老师,是她让我知道了如何上课。记得第一节课没有经验,希望小学的李老师便一步一步的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教学有了点滴解读;第二,感谢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老师,由于线上教学没有课本,妈妈便到学校借来教材和参考书,这让我的线上教学有了更多的参考。是她帮助我上好课;第三,感谢我的学生和家长们。由于没有经验,我并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配合我,总是担心如果他们不听话,不和我交流怎么办。上了一节课之后,我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大多数的孩子们都会很积极的回答我的问题,布置的作业也都会完成的很好。在你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下,我也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杨蕴雪

知恩感恩,涌泉相报

我担任的是三年级英语教学辅导任务。十一年前,我还是一名懵懵懂懂的初中生,在那年的暑假,我遇到了一批温暖的支教老师,他们是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在读大学生。他们为我开启了学习英语的大门,高考志愿我坚定的选择了师范英语专业。梦想不仅会开花,还会留下种子。带着同样的信念,我也做了一名支教老师。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下,中小学,大学,都开始利用“钉钉”、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学习软件开启了网络教学。然而,在刘家村小学的现实情况却不太乐观。面临困境,我更加坚定。因为曾经获得了帮助,现在的我更要回馈。帮助他们一点一点慢慢来!我相信,若干年后,刘家村的孩子们也一定像我一样,怀揣着当时的梦想加入到另一批支教队伍中。

——外国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王苗苗

小小少年,大大能量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数学教学辅导任务。记得第一节网上上课,班级群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老师们的信任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好好备课,竭尽全力!第一天课程下来,给大家布置了几道计算题,很快孩子们就开始给我拍摄作业完成的照片,看着看着我的心情却越来越复杂。好多孩子搭着简易桌板,在屋外露天写着作业,我都能想象那一个个小小的身躯蜷缩着,趴在小桌板上汲取知识,一笔一划地完成作业的场景,条件虽艰苦,渴望知识的心灵却很纯粹。经过这段时间的线上支教,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憧憬!这让我不经想到曾经的自己,每天走几公里山路到学校上学,条件十分艰苦,但那段记忆却是无比快乐与珍贵的!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希望给孩子们留下回忆的不仅是在家学习的日子,还能有想给他们带来更多知识的小袁老师。而这段日子也将永远珍藏我心!

——地理科学与旅游环境学院2019级 袁 鑫

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我担任的是三年级语文教学辅导任务。我的家乡在湖北,作为疫情最严重的省份,我的家乡人人戒备,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向我们送来关心问候,他们不辞辛劳,在疫情期间,我也应该主动为社会做点什么,所以我加入了这次志愿支教活动。每节课之前,我会提前观看他们要看的网课视频,然后一张一张的截图分析,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同学们观看视频之前先给同学们提一提,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线上教学听起来似乎比课堂教学轻松,还有视频课辅助,但实际上工作愈发细琐而繁杂,工作的时间跨度也更加长,基本上从早到晚都在回复学生的消息,而原本学校的老师因为操作不熟练,人手更加紧张。我们陕西师范大学的学子,不负教师教育得学校特色,而我作为教育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更应不负教育学人的热心教育之责任,为山阳县的孩子们出一份力,事虽艰,而我等益坚!

——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鲁 柳

有底气有信心有担当

我担任的是一年级数学教学辅导任务。疫情期间,我遇见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有些新奇,但也有诸多的不便。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家学习,恐怕无法向在课堂学习那样,聚精会神的听讲,学习成效大打折扣。对于我而言,更加担心孩子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讲解的知识。然而,通过与孩子们的线上交流,我发现他们的理解能力在一天天的增长,能够掌握的知识比我预想的多。我可以放下顾虑,更有信心和耐力去帮助孩子解锁更多的知识。这让我更加觉得这是美好的时代,是睿智的年运,是信心百倍的时期,是阳光普照的季节。多么荣幸成为他们的老师,我必全力以赴甘当人梯!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张紫薇

教育是给予更是滋长

我担任的是六年级英语教学辅导任务。网上支教这段时间,深深的被孩子们感动。每个孩子都很用功,有的孩子还会在我不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朗读,完成双倍的英语默写作业。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里能够做到如此的自觉,这深深感动着我,让我更能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我总会情不自禁地给他们一一回复,或激励、或督促,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而从部分学生在群内打卡的作业质量来看,虽然没有极其标准的单词本,但仍然能够做到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进行书写。在偏远地区的他们,并没有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而放弃学业,反而更加地勤奋。仔细的听孩子们来自遥远的读书声,没有因为病毒隔绝,没有因为距离模糊,依然是清楚的,充满能量的。他们渴盼着知识,渴盼着病毒早一天离开,可以早一点去学校,早一点坐在熟悉的座位上珍惜当下最好的时光。种种细节,不胜枚举,每每想到,总能打动我地内心,催动着我更加努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发扬“红烛精神”。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杨郭强

你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好看

我担任的是三年级语文教学辅导任务。想说一说,是不够努力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在支教过程中有一次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是背诵古诗,完成了就好不用检查。但是他们自己通过语音的方式发到群里面,当时我很震惊,因为我没有做硬性要求,孩子们纯属自觉自发的完成。我听了孩子们的语音,感受得到他们真的背的很用心,这种积极性是发自内心的,是多么想要多学点知识,哪怕一点点。而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有时会很晚交作业,或者图片显示是晚上完成。经过了解才知道,疫情将她们困在家里,也许还困在一个网络信号不太流畅的地方。但是他们学习的恒心足以把所有的困难统统击败。以至于,我开始反思自己,我们掌握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还有小时候对于学习如饥似渴的模样吗?他们是我的一面明镜,让我沉淀,让我清醒。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曹 洲

教育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我担任的是六年级语文的教学辅导任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个人意识,展现出了初步的叛逆意识,不再“唯老师是听”。我采用了腾讯会议线上直播课堂的形式,按照PPT进行授课,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来,回答问题、朗读越来越大声,学生这种氛围感染了我,慢慢地我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教育是苦的,想要真正掌握知识还需要及时巩固复习,每天上完课后我会布置相应的作业,学生需要拍照提交到群里我来一一批改检查,有些不认真的同学也会被批评,渐渐感觉到了有些同学能更认真更准确地完成,果实是甜的。在对教材进行教学之外,我也希望能带给同学们一些其他的内容,为他们找到了冠状病毒的科普动画、抗疫人物事迹报道等材料,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交回来的作文里看到了同学们对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感激、对支教老师的感谢、自己未来的志向等等。疫情无情,人有情,这场疫情让我们更清醒更珍惜!

——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韩子英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次疫情就告诉大家,要用我们的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为令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用力爱,深深爱着的中国,担当起自己的青春责任!支教行动从来不只是一件事,而是万千队伍,一片天地。战役中每一个志愿者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力量,诠释师大学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网络支教“云课堂”是一个开始,是为更多孩子享受教育资源的一次尝试,是我们师大学子教育报国的赤诚之心。愿做红烛举明,愿用丹心育人。

研究生爱心支教“云课堂”战“疫”项目

媒体报道情况

相关链接地址:研究生爱心“云课堂”项目实施以来,赢得山区儿童和教育部门高度认可,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3月18日,《中国青年报》第二版以“95后研究生搭起山区支教‘云课堂’”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3月11日,人民网“人民视频”栏目以“研究生云支教给小学生上课:再忙也要坚持”为题进行了报道。同时,央广网、中青在线、搜狐网、凤凰网、新浪网、西部网、当代先锋网、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和《融媒大直播》特别节目“战疫情·西安在行动”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反响。